概述
由于我们项目的首页是最频繁访问的,每次请求都调用mysql查询浪费性能和效率,我们可以用redis做缓存工具,这样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,提高了性能和效率。同时,为了实现系统高可用,redis需要做主备,使用redis做分片集群,搭建redis集群。最后我们还需要向业务逻辑中添加缓存并让缓存同步。
一、Redis
1.redis介绍及安装
Windows安装
直接下载redis的win包,解压后可直接打开
Linux安装
redis介绍及redis在Linux上的安装参照上一篇博客《Redis在Linux上的安装和集群搭建(CentOS为例)》
2.redis持久化
Redis的高性能是由千其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了内存中, 为了使Redis在重启之后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, 需要将数据从内存中同步到硬盘中, 这一过程就是待久化。
Redis支待两种方式的待久化, 种是RDB方式, 种是AOF方式。 可以单独使用其中 种或将二者结合使用。
1、 RDB持久化(默认支持, 无需配置)
该机制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。
2、 AOF待久化
该机制将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处理的每一个写操作, 在Redis服务器启动之初会读取该文件来重新构建数据库, 以保证启动后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完整的。
3、 无待久化
我们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禁用Redis服务器的待久化功能,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Redis视为一个功能加强版的memcached了。
4、 redis可以同时使用RDB和AOF
3.redis集群
3.1redis-cluster架构图
架构细节:
(1)所有的redis节点彼此互联(PING-PONG机制),内部使用二进制协议优化传输速度和带宽.
(2)节点的fail是通过集群中超过半数的节点检测失效时才生效.
(3)客户端与redis节点直连,不需要中间proxy层.客户端不需要连接集群所有节点,连接集群中任何一个可用节点即可
(4)redis-cluster把所有的物理节点映射到[0-16383]slot上,cluster 负责维护node<->slot<->value
Redis 集群中内置了 16384 个哈希槽,当需要在 Redis 集群中放置一个 key-value 时,redis 先对 key 使用 crc16 算法算出一个结果,然后把结果对 16384 求余数,这样每个 key 都会对应一个编号在 0-16383 之间的哈希槽,redis 会根据节点数量大致均等的将哈希槽映射到不同的节点
3.2redis-cluster投票:容错
(1)领着投票过程是集群中所有master参与,如果半数以上master节点与master节点通信超过(cluster-node-timeout),认为当前master节点挂掉.
(2):什么时候整个集群不可用(cluster_state:fail)?
a:如果集群任意master挂掉,且当前master没有slave.集群进入fail状态,也可以理解成集群的slot映射[0-16383]不完成时进入fail状态. ps : redis-3.0.0.rc1加入cluster-require-full-coverage参数,默认关闭,打开集群兼容部分失败.
b:如果集群超过半数以上master挂掉,无论是否有slave集群进入fail状态.
当集群不可用时,所有对集群的操作做都不可用,收到((error) CLUSTERDOWN The cluster is down)错误
3.3redis集群的搭建
参照上一篇博客《Redis在Linux上的安装和集群搭建(CentOS为例)》,这里做了详细操作介绍。
4.redis客户端
4.1Redis-cli
自带客户端。使用最多的。
4.2图形化界面客户端
RedisDesktopManager
只支持单机版,不支持集群。
4.3Jedis客户端
需要把jedis的jar包添加到工程中,如果是maven需要添加jar包的坐标。
4.3.1单机版
1 | public class JedisTest { |
4.3.2集群版
需要事先打开7001~7006端口,或者直接关闭防火墙sevice iptables stop
1 | //集群版 |
5.keys的通用操作
- keys pattern:获取所有与pattern匹配的key,返回所有与该key匹配的keys。*表示任意 一多个字符,?表示任意一个字符
- del keyl key2…:删除指定的key
- exists key:判断该key是否存在,1代表存在,0代表不存在
- rename key newkey:为当前的key重命名
- expire key :设置过期时间,单位:秒
- ttl key:获取该key所剩的超时时间,如果没有设置超时,返回-1。如果返回-2表示超时不存在
- type key: 获取指定key 的类型。该命令将以字符串的格式返回。 list set hash和zset,如果key不存在返回 none。
二、系统添加缓存逻辑
添加缓存逻辑的原则:缓存逻辑不能影响正常的业务逻辑执行。
1.添加缓存后系统架构
2.jedis整合spring
2.1单机版整合
配置:
1 | <!-- 连接池配置 --> |
测试:
1 | //单机版测试 |
2.2集群版整合
配置:
1 | <!-- 集群版整合 --> |
测试:
1 | //集群版测试 |
3.添加jedis dao
使用一个接口定义操作的方法,这样无论是单机版还是集群版都用的同一个接口,只需要在配置文件改即可修改调用单机还是集群。
3.1接口
1 | public interface JedisClient { |
3.2单机版
1 | /** |
3.3集群版
1 | public class JedisClientCluster implements JedisClient { |
4.把缓存添加到业务逻辑
4.1配置文件
1 | #首页内容信息在redis中保存的key |
4.2大广告添加缓存
1 |
|
4.3商品类目展示添加缓存
1 | //查询分类列表 |
三、缓存同步
1.需求分析
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首页流程
我们可以看出,当后台管理系统,修改内容之后需要通知redis把修改的内容对应的分类id的key删除。
可以在taotao-rest工程中发布一个服务,就是专门同步数据用的,其实只需要把缓存中的数据清空即可。当管理后台更新了内容信息后,需要调用此服务。
2.Dao层
使用JedisClient接口对应的实现类。
在配置文件添加如下内容
1 | #服务层基础url |
3.Service层
1 |
|
4.Controller层
1 |
|
5.同步缓存服务的调用
在后台系统service层添加缓存同步逻辑
结语
吾日三省吾身:
你在 赣神魔
你往 哪里跑
你是 神魔恋
看大司马斗地主真想把他眼镜干碎